芭比读书网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天南地北怀化人|周文林谈《和平颂》的创作—— 表达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025-08-23 07:23:00
浏览:0

周文林谈《和平颂》的创作——

表达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文/图 陈甘乐

8月上旬以来,由怀化籍著名作曲家周文林作词作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天甫艺术指导,中国东方首席合唱团演唱的歌曲《和平颂》MV,通过怀化日报、我的怀化、掌上怀化、怀化新闻网等主流媒体、新媒体客户端、自媒体高频率宣传、多角度推送。在“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的助力转播下,歌曲在怀化五溪大地广为流传。

作为怀化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原创合唱歌曲,之所以多媒体关注推宣、广受大众欢迎,充分说明怀化人民见证抗战胜利的家国情怀源远流长,说明词曲作家周文林情系怀化、讴歌抗战历史、表达人民希望和平不愿战争的美好愿望。

“2023年我开始着手‘怀化组曲’的创作,计划用音乐来展示怀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主题。”周文林接受采访时说。

作为家乡人,周文林深知怀化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密切相关,更知道芷江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和平之城,这里有雪峰山“最后一战”龙潭战役,抗战雪峰天险枳木槽运输线、安江“王耀武指挥部”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和事,因此,周文林自然而然用情、用爱、用和平的心声创作歌曲《和平颂》。

“去年底,我完成《和平颂》的合唱歌曲创作,恰逢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此,怀化市全力推演这首新作品,迅速组织怀化市职工合唱团排演,同时也在北京录制这首作品。于是这首“和平颂”就有了两个演唱版本,之前已公开发行的版本是怀化职工合唱团演唱,现在新版本是怀化籍著名男高音、现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歌唱家张天甫组织,由北京各合唱团声部首席组合演唱,非常精彩!”周文林介绍创作歌曲《和平颂》的前后经过。

“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在芷江举行,标志着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胜利,但作为和平之城的芷江至今还没有一首流传广泛的颂歌,这是很遗憾的事,创作‘和平颂’就是力图弥补这样的遗憾。”谈到创作歌曲《和平颂》的动机,周文林满怀深情。

“《和平颂》这首歌曲是一首有两个音乐主题的三步曲式结构歌曲,第一主题的旋律温暖祥和,象征着和平下的美好生活;第二主题的旋律忧伤焦虑,表达了对战争带给人类痛苦的担忧,歌曲结束在第一主题的再现上,表达了人民只希望和平不愿战争的美好愿望。同时,《和平颂》这首歌曲的写作,还较好地运用了合唱歌曲写作的全部作曲技法,复调、轮唱、转调都运用在其中,力图做到专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周文林谈论《和平颂》音乐结构时说。

面对采访,周文林有太多的心里话需要表达。他说,该作品虽命名《和平颂》,其意义已经远超出广义的颂歌,并非弘大的颂扬和赞美,深层的含义是缅怀告慰为中国抗战捐躯的所有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以及全世界热爱和平为反法西斯而牺牲的国际友好人士。作品把西方古典音乐家,如威尔第、莫扎特创作的《安魂曲》《弥撒》悠远而深厚的风格和中华民族固有的明朗简洁的旋律特点结合起来,表达出对先烈的缅怀以及和平美好的向往。

周文林认为:东晋文人陶渊明著名的《桃花源记》写的就是湘西这个地方,历史上湘西地区就是人们逃离战争、追求和平的世外桃源之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歌曲《和平颂》希望表达出这样的深刻含义。

附:周文林的《和平颂》歌词和曲谱

和平颂

周文林

芷江大地,和平之乡,

田园锦绣,稻穗飘香。

龙津风雨,见证沧桑,

侗乡风情,醉人心房。

和平之光,照亮四方,

硝烟散尽,白鸽翱翔。

山川锦绣,岁月宁静,

和平永驻,福泽悠长。

忆往昔,硝烟弥漫,

曾记得,生灵涂炭。

不忍看,战火纷飞,家院离散。

不希望,战争再现,

不再看,烽火连天。

只希望,战火永休,友爱相伴。

芷江大地,和平之疆,

舞水悠悠,古韵流芳。

受降名城,英名远扬,

仁善之风,福泽四方。

和平之音,同声歌唱,

干戈止息,喜乐盈堂。

四海一家,心手相牵,

和平之爱,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