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读书网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21对话|张书彦:我在东莞开“制造业医院”

2025-09-08 18:30:00
浏览:0

南方财经记者 庞成 实习生王硕

民营企业是广东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从率先承接“三来一补”的加工业起步,到“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中小企业”中发展壮大,再到涌现出华为、腾讯等创新巨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民营企业科研投入经费常年位居榜首。

当前,广东正加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应如何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加强民营企业平等使用资源要素的保障力度,让更多民营企业挑起广东科技创新“大梁”?围绕上述相关话题,南方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广东省人大代表,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院长,东莞溥彦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张书彦。

据了解,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是在广东省和东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立的研究机构,主要围绕先进制造领域从事新材料开发、检测分析和服役性能管理研究。

张书彦表示,当前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和竞争力。打造领先的先进制造业服务平台是该院自创立以来的初心与目标。近年来,该院一直与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多方进行平台共建、产研协同的相关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该院搭建的共享实验平台被形象地称之为“制造业医院”,为许多民营科技型企业提供从产品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全流程技术支持。

展望未来,该院将继续为产业做好技术服务,用精准的方式诊断并解决各类工业产品的“疑难杂症”,助力更多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是什么,研究成果主要服务哪些产业方向?

张书彦:研究院主要依托我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与中科院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共同研制建设了国内首台基于飞行时间的工程材料衍射谱仪。

这一谱仪主要针对工程材料内部残余应力测量而优化设计,能够系统研究工程材料与部件服役过程中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应力、相和晶粒间应力情况。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特别在一些大国重器设备和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工业设备。

同时,研究院致力打造先进制造服务平台。在松山湖科学城搭建了12000平方米的研发共享实验室,配备完整的材料研发、制备、表征和检测评价等近百台高精尖仪器设备,该平台被当地媒体称为“制造业医院”。截至目前,已成功为中铁、中车、中广核、中国航发、国家管网、华为、富士康、比亚迪、宁德时代、马可波罗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

除了产学研合作方面,我们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等3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这些研究为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例如,通过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的成果,结合东莞模具产业需求,我们还开发了高导热模具钢,利用3D打印技术,为一胜百、科航模具、云皓电子等100多家模具企业进行模具加工、修复、缺陷检测和寿命评估。

在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我们围绕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累计申请专利90件,发表高水平论文220篇,主持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17项。

南方财经:近年来,加快向民营企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呼声不断,这一举措意义为何?应当如何落实?

张书彦:我认为,这侧面反映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潜力和竞争力,已逐步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降低民营企业的研发门槛和成本,让民企利用高端科研资源进行高水平科研活动,进一步挑战高风险、高价值的技术难题。

另一方面,则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在科技研发投入不断突破,增强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需要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我认为,可针对该项举措制定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一是通过研发资金支持、税收减免或优惠、创新奖励等方式,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二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

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引培。

南方财经:在全球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背景下,国企和民企从哪些维度可以加强相互合作,实现“国民共进”?

张书彦:科技创新合作、产业链协作、资本层面融合、应用场景对接等都是国企和民企可以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场景和维度。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国企资金充裕、人才集中,民企创新思维活跃、应用落地敏捷 。双方可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合力突破前沿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国企还可向民企开放科研仪器、试验场地,民企则将创新成果与国企共享,加速技术迭代 。

在产业链协作方面,国企往往在产业链上游具备资源掌控优势,民企在中下游的生产制造、市场拓展方面独具特色。国企可以凭借自身链主地位,引导专精特新民企融入产业链体系,共同完成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产品组装等环节。双方还可在新产业、新业态方面携手,联合开展项目投资与建设,共同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在应用场景对接方面,国企往往运营着大量城市交通、能源管控、政务服务等场景资源。可向民企开放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的试用环境。民企基于场景反馈优化技术方案,再反哺到国企项目中,加速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

南方财经:你认为,大湾区在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市场需求深入结合方面有哪些需要改善的?

张书彦: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国最完善的创新链、产业链,聚集众多科研机构、实体企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是支撑关键核心产业技术应用的主引擎。

然而,科技创新的成果只有同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与地方政策引导下,国内的科技创新氛围和意识已越来越强,但真正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仍亟待进一步加强。

例如,大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在研发选题时缺乏产业需求,对技术成果缺乏足够的产业价值评估能力,使一些高产业价值的成果被遗忘在实验室的一角,大量科研成果滞留于学术界内部,形成重论文、轻推广的情况,未能有效推广应用。

南方财经: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张书彦:我认为,一是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明确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技术服务和研究工作。

二是针对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确定和风险导致企业投入动力不足,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往往只能用于科研本身,无法进一步投入到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多元化利用资金和优化分配。

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可通过共建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平台等方式,实现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产业化的快速转化。可以通过政府政策引导,整合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依托产业联盟或产业协会,以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为桥梁对接产业,成立专一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

从我们自身的经验来看,研究院一直在进行相关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研究院所搭建的共享实验平台被形象地称之为“制造业医院”,为企业提供从产品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全流程技术支持。

近年来,我们也探索了和马可波罗等企业联合共建产学研平台。由企业每年拨付固定研发费用,研究院安排科研人员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联合攻关。这种模式也帮助研究院从龙头企业角度观察行业发展,更进一步了解透视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

南方财经:接下来,研究院将有哪些工作计划?

张书彦:打造领先的先进制造业服务平台是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自创立以来的初心与目标。研究院将积极融入广东省现代生产体系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研究院现有的技术特长和资源优势,继续为产业做好技术服务。

同时,通过落实推进设备及资源共享共用机制,聚焦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为企业提供从产品设计到性能评估优化的全流程技术支持。

此外,还将不断深化专业检测能力建设和专业检测人员引培,扩大产业服务覆盖面,擦亮“制造业医院”招牌,用精准的方式诊断并解决各类工业产品的“疑难杂症”,助力更多本土企业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