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读书网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在场|老城记忆深处再添新篇:按图索骥可寻博山百条老街巷原貌

2025-07-06 18:04:00
浏览:0

7月5日,年近八旬的胡国忠坐在博山老宅的书桌前,桌上堆满了稿纸和资料。6月9日早上8点,他的手机屏幕亮了——一则短信跃入眼帘:“今天收到了您的大作《博山老城深处》等三卷,深为感动……”发信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张宏森。一本书跨越千里,连接起两代人对故土的回望。

胡国忠向地方文化研究者王济武介绍老城的情况。

这部300多页的《博山老城深处》,有69张手绘地图、1500多处标注信息,是继2023年的《解读老照片 留住博山城》和《颜神古镇街巷图》后,胡国忠第三本地方史料专著。翻开书页,74篇文章配以精细的插图,每条街巷的数字标注对应着文字描述——博山近百条街道、胡同的走向、商铺、住户乃至风土人情,跃然纸上。老城的上世纪风貌在铜版纸上一一重现:税务街的石板路、西冶街的商铺吆喝、胡同里的邻里故事……张宏森在信中赞叹:“风物可能已逝,往事并不如烟,你们的书写和记录已经成为一种历史镌刻。”

2024年3月,胡国忠翻开自己前作《颜神古镇街巷图》,陷入深思,虽然疏忽在所难免,但他仍然总结出很多问题:编号混乱、多有重复、介绍简单……因此,亟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重新编写一本详细一点的资料,把自己所知的人和事,都编入书中。

胡国忠说,按照自己的思路,这本书一条街道配一篇文章,一根胡同配一篇文章,每篇文章还要配上相应的地图。“这样,谁家在哪就都了解了。”

在推土机轰鸣的城市变迁中,胡国忠老人用笔和纸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守住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记忆。也许,这不仅仅是一份个人记录,更是一份思考:当街巷从现实中消失,生活痕迹湮灭,应该如何留住记忆,以及为何要留住记忆?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