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读书网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沂南这座小县城为何能在影视圈“长红”“常青”?

2025-08-21 16:54:00
浏览:0

鲁网8月21日讯 (记者 杨成喜)人人都说,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别处可遇而不可求的现象级的事件在深藏于沂蒙山区的沂南小县城里却是常演常新。17年间,450余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沂南,成了影视圈一个“长红”的存在。

2008年,《沂蒙》的导演在走遍300余个村庄时,终将拍摄地选在了沂南马牧池的常山庄村。随着《沂蒙》在荧屏上与观众见面,沉寂在沂蒙山深处的常山庄村开始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如今,17年过去,从曾经的《沂蒙》到如今爆火的《生万物》,沂南马牧池红嫂家乡旅游区先后有450余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

常山庄村,这个曾经不为外人所知的小山村,缘何会吸引450余个剧组的目光?

在《生万物》爆火之余,走进这处影视基地,那里的一砖一瓦亦或是一草一木都是答案。错落有致的小石屋,蜿蜒崎岖的巷陌,斑驳的砖瓦处处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这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座院落都承载着真实的历史痕迹和烟火气。

沂南这座小县城,能在影视圈了“长红常青”,更在于沂南这些年来在影视拍摄服务体系里里的“文火慢炖”、厚积薄发。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从创设之初到现在,17年的时间,发展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面对影视拍摄的周期性规律,曾经,这里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但朴实憨厚的沂南人民没有随着市场而动,而是扑下身子,在认定的道路上默默地做好保护工作。17年来,这里没有大拆大建大搞发展,保留了367个原汁原味的古村场景、60座特色民国建筑。

当地的老百姓除了务工外,更是在现场当起了群演,17年的影视浸润,这个小山村里孕育出了1500余人的成熟的群演团队,在时间的打磨下,沂南已经打造出的一条“稀缺场景+专业技术+一站式服务”的全链条影视拍摄服务体系。

随着《生万物》的爆火,社交平台上的年轻人掀起一股“跟着影视去旅游”的热潮,这个暑期,作为爆火剧取景地的沂南,承接着网络带来的“泼天富贵”。

沂南文旅在热播剧上映期间,快速响应,将“屏幕流量”转化为“景区人流量”,在剧集热播的黄金期推出了一系列营销组合拳,直接刺激旅游消费。同时讲好故事与文化延伸:深挖内涵,组织文化专家和导游团队,深入研究剧情,梳理剧中人物原型、故事线与沂南真实历史、风土人情的内在联系。例如,《我们的河山》中“山东抗战”的宏大叙事如何与沂蒙地区的具体英雄人物和事件相呼应,让游客感受到脚下土地的历史厚重感,将“观光游览”升级为“文化体验”,这是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关键。

近年来,沂南着力在影视拍摄服务体系的全链条打造,让无数部影视作品在这里完拍,沂南这座小县城已经在影视圈内积累起了良好的口碑。在口口相传中,未来也将会吸引更多剧组前来,从而持续产生新的IP。新的IP也将会让沂南这座小城持续爆火于网络中。

对于长期耕耘于文旅+影视的沂南来说,与其说是一部剧带火一座城侥幸,倒不如说是一座城守住初心而得到流量回报的必然。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47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