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读书网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写给英雄城的一封信丨让世界听见您的心跳

2025-07-28 10:39:00
浏览:0

亲爱的南昌:

带着学生朗读“Heroes never die(英雄不朽)”时,三两片白玉兰落在备课笔记上——那页印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红墙,花瓣恰好覆在照片里战士们磨白的袖口上。作为在南昌生活了多年的英语教师,想借这带着清露的纸笔,讲讲藏在教案里的光阴,讲讲我如何用二十六个字母,编织着通向世界的丝线。

我的课堂总飘着您特有的气息,我始终在寻找让世界读懂您的语汇。教“revolution(革命)”时,带孩子们去江西大旅社看当年的英文传单。阳光穿过木格窗,在泛黄纸页上投下菱形光斑,像给“革命”镀了层碎银。我让学生把传单句子译成现代英语,有个女孩突然抬头:“原来98年前,就有人为南昌写英文注脚。” 后来,她学着用“spiritual wealth(精神财富)”向外国游客介绍《可爱的中国》,并兴奋地跑来说:“外国叔叔要把方志敏的故事讲给家里孩子听。”

您总在课间给我温柔的启示,那些藏在学生眼神里的好奇、跃然纸上的感悟,像春日细雨般慢慢浸润我的心,我渐渐明白传播不是简单翻译,而是要让那些沉甸甸的故事,在不同的文化土壤里也能发出新芽。有次批改作业到深夜,孺子路的梧桐把月光筛成碎银,风穿过窗棂时带着樟树的清香,我望着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英文句子,突然被一个念头撞得心头发烫——或许可以让孩子们试着用英语把绳金塔传说,讲述给每一位来到英雄城的国际友人,让他们知道,这座城的英雄气概里,不仅有枪林弹雨的壮阔,更有柴米油盐里熬出来的绵长生命力。

您的味道总溜进课堂,这些烟火气恰是最好的传播素材。带学生做“家乡美食”演讲时,梳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瓦罐汤说:“This is Nanchang's warmth(这是南昌的温暖)”,汤气在她鼻尖凝成水珠。后来英国交换生询问为什么南昌拌粉那么辣,小姑娘把筷子一放:“Because our heroes have hot blood,like this chili(因为我们的英雄们有热血,就像这辣椒一样)” 全班笑声刚起又静了 —— 辣椒红与红领巾在阳光下晕成暖潮,这便是最生动的跨文化对话。

历史总在瞬间叩门,我始终在打磨讲述的语气。去年校庆排练英文短剧,我带着小演员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指着弹孔说:“当年战士扣扳机时,指节也会发白。” 阳光从高窗斜照进来,在孩子骤然睁大的眼睛里投下细碎的光,我看见他悄悄攥紧了拳头,指节真的泛起了白。傍晚回到排练厅,他突然走到舞台中央,对着空荡的观众席深深鞠了一躬,再抬头时声音里带着微哑的颤抖:“‘courage(勇气)’不是声嘶力竭,是喉咙发紧时仍能说清信念。” 那一刻,舞台顶灯的光晕落在他肩头,像给少年人的顿悟镀上了一层金边。我忽然懂得,传播南昌故事不是背诵台词里的激昂,而是要让那些沉睡的历史,在年轻的心跳里重新苏醒,是寻找人类共通的精神密码。

备完“Future(未来)”单元的课,赣江正把晚霞揉成金箔。教案里夹着学生的漫画:左边是1927年举枪的战士,右边是2025年背书包的孩子,中间用英文写着“Same city,same courage(同样的城市,同样的勇气)”笔迹把纸戳出浅痕。原来我教的不只是ABC,是让世界听见您的心跳,让您的故事成为人类文明图谱里的亮色。

晚风送来师大南路的南昌炒粉香,该去接晚自习的学生了。他们正在准备 “南昌文化英文播客”,麦克风旁摆着在滕王阁捡的树叶。孩子们说我的英语有樟树味,其实那是您赋予每个热爱生活的人的独特方言——而我何其有幸,能成为这方言的翻译者与传播者。就像此刻落在教案上的那瓣玉兰,把讲台下的晨读、排练室的灯火、孩子们攥着英文传单时发亮的眼睛,所有藏在叶脉里的心事,都悄悄译成了晚风里飘散开的清香。

余红慧

2025年7月25日


扫码进入投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