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上午,由济南市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主办、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协办的“智慧赋能·二次供水智慧化建设与水质安全保障研讨会”在济南开幕。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企业代表齐聚,聚焦二次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智慧化转型与水质安全保障,共谋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亓子明,济南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勤教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50余家供排水企业和20余家设备厂商前来参会,共计约200人。济南市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郭际忠主持开幕式,济南市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秘书长孙伟主持研讨会。
济南市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作为专业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主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汇聚全行业智慧力量,深度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二次供水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实践效能,进一步提升供水服务品质,切实筑牢居民饮用水安全防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务动力。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亓子明
亓子明指出,二次供水智慧化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制定与科技支撑形成闭环。

济南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勤教
刘勤教指出,数字化技术正推动供水服务从人工巡检向物联网监测、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预警”转变,强调供水智慧化需政企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在低碳节能、多水源调度等领域深化合作。

济南市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郭际忠

济南市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秘书长孙伟
本次研讨会聚焦当前二次供水水质安全管理的痛点,围绕“标准化、常态化、智能化”核心方向深入研讨解决方案,同步搭建起政、企、学、研、用多方高效对话平台。通过凝聚行业智慧,推动“创新合作与可复制推广的智慧供水模式”加速落地,为二次供水事业向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方向转型凝聚共识、破解实践难题。

会上,7场主题演讲与案例分享覆盖政策、技术、实践全链条。中国水协副会长宋兰合提出,智慧供水需以“安全、高效、可持续”为目标,通过标准化建设、专业化团队与智能化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前沿方面,天津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邱顺添提出通过模块化架构与动态调度算法提升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安徽舜禹股份专家分享AI优化调度、设备能效监测等低碳发展路径;上海凯泉泵业展示智能驱动技术在精准供水中的应用。同济大学李伟英强调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协同机制;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贾瑞宝提出依托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实现水质数据全程可追溯;浙江和达水务展示AI算法在管网漏损预测中的应用。

另从本次研讨会获悉,济南市六区百余处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完成改造移交,园区管线漏损率降低,用水安全和服务便捷性提升,2000多处遗留住宅小区列入三年改造计划。目前“济南市居民小区供水设施改造工程(一期)”已启动。有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意愿或有户表改造意愿的居民小区可通过业委会或居委会将相关资料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水务部门提出改造移交申请,经当地区县政府审核通过后报市水务部门列入供水设施年度改造计划;也可拨打济南水务集团小白热线968133进行咨询。
在本次研讨会上,济南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与智慧化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外地水司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这种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完善和提升济南的二次供水改造模式,更是推动整个行业在智慧化建设与水质安全保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其形成的技术成果与行业共识,为二次供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本。
济南市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覆盖“政策解读-技术推广-实践落地-效果评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多方协同发力,让智慧供水技术真正“好用、耐用、管用”,最终实现“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明白水”的民生目标,为城市治理现代化与水安全保障贡献行业力量。




会议期间同步举办技术展览,安徽舜禹、上海凯泉、浙江和达等企业展示了最新智能装备与解决方案,为智慧供水技术落地提供了实物支撑,吸引代表驻足交流。此次研讨会不仅是技术交流平台,更推动行业生态重构,为新型城镇化、国家水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动力。(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李少庆 通讯员:张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