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读书网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为辅助驾驶系上法规“安全带”

2025-08-15 10:13:00
浏览:0

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8月14日澎湃新闻)

征求意见稿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管理、OTA升级规范、宣传真实性要求为核心,为智能网联汽车划定了清晰的安全红线,这场监管升级不仅是对当前乱象的精准纠偏,更是对“技术赋能”与“生命至上”平衡的深度探索。

智能网联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本应是提升驾驶安全性的技术工具,却在商业营销的包装下逐渐偏离本质。现实中,有的车企用“解放双手”“无需干预”等话术诱导消费者放松警惕,有的在功能命名上使用“自动驾驶”“智能领航”等误导性词汇。这种将技术潜力等同于现实能力的营销陷阱,已直接导致多起因驾驶员过度依赖系统而引发的重大事故。智能网联汽车的宣传推广,亟需从“夸大营销”回归“真实告知”。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企业不得在功能命名及营销中暗示具备自动驾驶能力,避免夸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或欺骗误导消费者。这既是对企业诚信经营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切实保护。只有当消费者清楚了解系统的真实能力与使用限制,才能在驾驶过程中作出合理判断,避免因错误预期导致的安全风险。同时也从源头上纠正“技术万能”的认知偏差,让辅助驾驶回归“辅助”的本质定位。

OTA(软件在线升级)技术的普及,本是为车辆持续优化性能、修复漏洞的便利手段,却因缺乏有效监管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某些企业通过未经备案的OTA升级,悄悄调整车辆的加速性能、电池管理系统甚至驾驶辅助逻辑,将未经充分测试的软件版本直接推送给用户。这种“隐形操作”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更可能因软件兼容性问题引发车辆失控、电池过热等安全事故。征求意见稿严格规定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正是要通过全流程监管封堵“暗箱操作”的空间,让每一次软件更新都处于阳光之下,既保障技术迭代的创新活力,又守住安全可控的底线。

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基石,创新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此次征求意见稿既不是对技术创新的阻碍,也不是对市场活力的抑制,而是通过明确底线、划清边界,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王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