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邓龙辉 通讯员 崔婕 李娟娟)6月初的一个傍晚,83岁的白爷爷无明显诱因突发脑卒中症状:言语不清、语速减慢、吐字不清,右侧肢体偏瘫,同时伴有记忆力下降和反应迟钝。第二天下午,病情直转急下,言语明显减少,仅能发出简单音节,偶可正常对答,并出现小便失禁。
由于送医不及时,患者遗憾错过急性溶栓最佳时机,以“言语障碍、右侧肢体偏瘫21小时余”紧急收住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
患者既往病史复杂,曾患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前列腺增生、甲状腺结节以及双眼白内障。神经系统查体显示:神志清晰但存在运动性失语,理解力、定向力、判断力、记忆力、计算力均下降,右侧面瘫(鼻唇沟变浅,口角左侧歪,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减低,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右侧巴氏征阳性。
精准用药,打下坚实恢复基础
面对严峻病情,神经内科三病区的医护团队迅速行动,为患者量身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康复基石,团队精准施药,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认知功能、促进侧支代偿、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等治疗,为身体恢复奠定基础。
多管齐下,有效助力康复之路

经颅磁刺激治疗

中医针灸疗法
神经功能恢复:采用多模态综合治疗方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实时监测肌肉电信号,重建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经颅磁刺激治疗通过磁场脉冲精准刺激受损脑区,促进神经通路重塑。辅以传统中医针灸疗法,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运动疗法(PT)


作业治疗(OT)
运动功能重建:制定阶梯式训练计划,初期使用电动起立床进行渐进式体位适应训练,逐步克服体位性低血压问题。随后通过运动疗法(PT)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协调训练和步态再教育,作业治疗(OT)则着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从简单的抓握练习逐步进阶到穿衣、进食等复杂动作。

科技引领康复:引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通过外骨骼装置提供精准助力,结合虚拟现实场景,在保证训练安全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康复趣味性和患者依从性。
整个康复过程实行严格量化管理,每周进行专业评估,根据恢复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团队更将心理疏导与家庭康复指导融入其中,构建起“医院-家庭”联动的全程康复管理模式,全方位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提升。
奇迹绽放,意志与科学的胜利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和患者的高度配合、顽强坚持下,康复的曙光迅速显现。
第6天: 已能在他人搀扶下缓慢行走,右上肢恢复抓握能力。
第13天: 实现重大突破——可自主用勺进食,独立缓慢行走,言语清晰度显著提升,理解力与记忆力也较前明显改善。

白爷爷及家属对治疗效果给予了高度赞誉,这份认可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精湛医术和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更是对科学、系统、人性化的康复治疗过程的有力印证。白爷爷的成功康复,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众多脑卒中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与鼓舞,生动诠释了现代医学与康复科技的力量,也为高龄重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