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读书网
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浏览
当前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云南:党政“一把手”当好防汛第一责任人

2025-08-14 14:44:00
浏览:0

对于正处防汛关键期的云南来说,做好防汛工作从来就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对那些关系群众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事,务必时时放在心上、亲自抓在手上。”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说。


8月11日,王宁出席全省防汛工作会议并讲话。


入汛以来,云南闻“汛”而动、以“迅”应汛,各级党政“一把手”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牢防汛工作,纵深推进“1262”机制有效落地落实,有力应对汛情灾情。全省21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阶段性成绩固然可喜,但防汛这场大考仍在继续。


8月11日,全省防汛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再次就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工作进行部署。基于云南汛期长、防汛任务重的实际,王宁强调,必须坚持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防汛。


王宁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当好“施工队长”,加强统筹调度,督促工作落实,务必把防汛工作时时放在心上、亲自抓在手上。


(一)


云南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气候复杂多变,特别是今年入汛以来,全省已发生了16轮强降雨,比去年同期多了6轮,极端天气多、防范难度大。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决定了云南的防汛工作责任必须纵向贯通、层层压实。


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连续召开多次会议,安排部署全省防汛工作。


6月26日,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就对做好防汛工作作了部署;7月3日,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到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调研全省防汛工作,召开会议研判汛情,部署下一步工作,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精心准备、有力应对,抓实抓细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全省安全度汛;7月29日,省委再次召开会议,就全省防汛工作又明确了4个方面工作要求。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将“时时放在心上”的责任和“亲自抓在手上”的要求,具化为高效率的会议部署、高规格的现场调研。这些都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防汛工作人命关天,是全省当前的头等大事,是政治任务、政治要求。一刻都不能麻痹、不能放松、不能懈怠。


(二)


今年入汛以来,云南省气象部门共发布预报1600多期,各地落实“1262”机制,相关部门(单位)累计投入抢险救援20.2万人次,组织干部下沉17.5万人次、提前转移群众4.9万人次,排除危险8061次,解救被困人员1758人。在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的21起成功案例中,14起发生在夜间,各地在夜间及时转移群众721户2604人,无一人伤亡。


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组六级干部与时间赛跑的实战实践。


基层干部入户做群众工作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把防汛工作要求细化为“州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网格长包户”的五级包保责任链。各级“一把手”关键时刻靠前指挥,包保负责人下沉督导,乡、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排隐患、查险情、抓转移。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坚持党政“一把手”抓防汛、抓实隐患排查监测,构建了“预警发布——风险研判——层级叫应——群众转移”全链条工作体系和直达自然村的物资储备体系,各部门攻坚在前、基层干部一线战斗。


昭通市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作用,动员7900名党员和1.4万名网格员,组建党员先锋队、突击队1136支,带领群众开展抢险救灾、生产自救。组织1.37万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5.3万名“一长四员”[村(居)民小组长和地震灾害响应员、防汛抗旱应急员、洪涝灾害预警员、地质灾害监测员]对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常态化排查治理。


王宁强调,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既要让预警叫应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也要督促群众有回应、有行动、早转移,避免把“叫了”当“应了”。


(三)


从风险隐患的抢前排查,到预警叫应的精准及时、多方联动,再到万千乡村信息员发挥“前哨”作用、直抵“1262”机制的“神经末梢”,更有群众转移的快速果断、应转尽转——正是这套环环相扣的运转体系,共同书写了全省防汛工作指挥有力、措施扎实、成效显著的生动答卷。


工作人员转移群众


王宁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要靠前指挥,深入基层一线,到洪涝灾害易发多发的地方,到地质灾害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隐患。要责任在心,时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地方的险情灾情,出现紧急情况必须果断决策。此外,要毫不放松抓好防学生溺水工作。


必须抓实提前预报预警,把“1262”机制落实到“最后一公里”。预警要更加精准,叫应要直达末梢。各地要把游客、旅居客、项目施工人员等,纳入基层网格叫应范围,确保应叫尽叫、不落一人。


必须紧盯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比如,河流湖泊、水库水塘,旅游景区、道路交通,地质灾害隐患点、施工工地、城乡低洼易涝区,以及中小学校、医院、养老院等。


必须果断转移避险,坚决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要严格落实转移避险“四个一律”要求,当雨量达到临灾预警值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发生险情异动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风险隐患不能准确预判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夜晚风险隐患难以研判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


必须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准备,强化上下游联动叫应,发挥乡村基层信息报送员“前哨”作用,确保突发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必须压紧压实各层级各方面责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形成防汛合力,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王宁强调,在防汛救灾上,宁可重复抓,也不能抓漏了;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失防一次”,这是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全省各级党政“一把手”在每次强降雨前,都要提前知道强降雨可能发生的时间,知道雨量有多大、范围有多广,知道哪些地方可能发生风险、如何应对。


“做不到这些,就不叫‘亲自抓’。出了问题,要追责问责!”


来源:长安街知事

编辑:肖金兰